(日本头条讯记者施忆)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延续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传承。2024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2周年、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6周年。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多年来,日本一直向唐朝派遣使节,两国交往从未间断。2月26日起至3月1日,“寻访中日交流历史——从书画中了解中日交流的精神世界”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将通过长期保存的与中日相关的书画作品,探讨中日交往的历史,窥探两国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人物、政治家等的精神世界。
“寻访中日交流历史——从书画中了解中日交流的精神世界”展览现场。
本次展出的作品共52件,包含挂轴、照片等,其中最多的便是日本著名书法家以及政治家撰写的以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文学典故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本次展览由橘倉酒造不重来馆、日本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共同主办。橘倉酒造、日本ビジネスインテリジェンス協会、日中关系学会、日中经济协会、書道クラブ八媛会、米欧亜回覧の会、フォーカス・ワン、国际善邻协会作为后援单位。
信州佐久橘倉酒造不重来馆馆长井出亚夫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本次展出的展品均是不重来馆的收藏品。井出亚夫表示,他的父亲在作为官房长官的时代起,就随同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日本政治家松村谦三、冈崎嘉太平等开辟中日友好事业的先驱们一起多次访问中国,从而奠定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础。他们都十分尊敬周恩来总理,也正因为如此,才保存了许多的珍贵的照片、书画作品和物件。为了继承父业,在当前中日关系处于关键时期的情况下,他认为自己应该挺身而出,通过举办这样的展览,推动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交往。
在展览现场摆放着周恩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著作。
日本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所长王敏介绍,本次展览的主题是沿着“掘井人”的足迹前行。井出亚夫的父亲、父辈以及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而掘井的各界有志,与周恩来为首的中方同仁相向而行,才共同开创了1972年的邦交正常化。是他们的精神和践行牵动了井出先生这一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他们对于本次展览的最大期待就是激励人们投身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业,推动两国关系的良性循环。
书法是中日两国共通的文化元素,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书法作为共通的艺术语言,作为推动两国友好交流发展的媒介与推手都是最为合适不过的艺术形式。就中日艺术或是书法而言,源头都在中国,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的启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诗句,也是日本书法大家的创作题材。而到了近代,推进中日睦邻友好的日本政治家们,同样用“为生民立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省不疚,何忧何惧”等词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中日友好。
日本周恩来和平研究所所长王敏告诉记者,中日友好并非一蹴而就。盛唐时期,日本大量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文化。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深受推崇。而20世纪初,中国也掀起了一阵赴日留学风潮。了解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为何变得强大,是吸引中国学子留学的主要因素。彼时,中国留学生到了日本以后,在日本接受新的知识,传播新的思想。大批留日学生毅然投身于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辛亥革命的先锋和骨干力量。
而在此间,孙中山流亡日本时,便得到了井出亚夫馆长祖父的资助。为了感谢井出先生,孙中山题字“大同”,赠予井出。井出亚夫表示,这幅字是不重来馆珍贵的宝物,也见证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难忘历史。
“从这些书法作品中就能够看出,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不但源远流长,还有着数不清的故事值得书写。而正是有了周恩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才有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今天。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不能忘记为我们铺路的打井人,中日和平友好之路才能越走越宽。”王敏表示。